开心激情电影

    1. <form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form>
      <address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nobr></address>

      隨風一起流浪 发表于 2008-11-24 04:02:22

      [優秀散文推薦閱讀]寂寞山水蘇格蘭

         作者:段战江

        1

        蘇格蘭是寂寞的。

        當你來到那片稱爲高地的北部,這種感覺尤爲明顯。車行在路上,方圓百十公裏,除了大山還是大山,除了林地還是林地,一路上幾乎不見人家。一條狹小的公路,猶如一彎凝滯的河水,蜿蜒盤曲,沿著溝澗,順著地勢,山腳下,河道邊,荒原中,叢林裏,悄悄地延伸開來,顯得有點單薄,有些寂寞。便是偶爾來往的車輛,也多是悄悄地交錯滑過,沒有鳴笛,也沒有超速超重的那種刺耳的呼嘯。一切都是那麽的安靜。而多變的天氣,或晴或陰或雨或風,說變就變,猶如一個神經質的少婦,使你莫名她精彩而無常的瞬息萬變。天空壓得極低,遠處的山頂,都被雲層蓋得密密嚴嚴,人就象困在一個若大的雞蛋殼裏,空曠得有點壓抑,寂寞得有些難堪。但若要遊曆此邊風景,這般寂寞,又恰在好處,妙處更是無可言說。

        這塊土地,是冰河世紀的最後一個據點,如今,它離那冰天雪地依然不算遙遠。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蘇格蘭與衆不同的環境風貌。它的奇秀之美,也正歸結于它個性的山與恣意的水。那山,不高,也不大,而是以奇特取勝。在高地山區,四處都是起伏的山脈,也許是造物主的寵愛,或是大自然的偏心,這裏的山地,多多少少都有些怪模怪樣。山的外型,平淡無奇,多是些平緩渾圓,起伏不大的曲線,沒有一點鋒利或突兀的氣勢。多以粗笨的饅頭形狀,三三兩兩,四平八穩地散坐在這塊寂寞的高原上。山角下的大片荒原,又四處散落著巨大的圓石,布滿黑色的苔痕。極地的地貌,非常有意思。公路兩旁,一邊是陽光燦爛,青山綠草,而另一邊,卻是天幕沈沈,黑峰蒼藓,陰陽兩界,格外非明,使人如夢如幻。極地高原,天空離我們好象分外的近,白雲飄飄,迷霧缈缈,四處的山頂幾乎都看不見,全藏在那雲裏霧中。這般情景,總使人不免聯想起神仙來。若真有,那蘇格蘭的仙人,也應該穿著格子呢的KILT,鼓著腮梆子吹風笛吧。想想看,這樣的神仙,倒也有趣得緊。

        有山的地方自然离不开水。苏格兰的水流,充沛得让你嫉妒,干净得叫人想哭。在其境内,瀑布、湖泊、山泉、溪流,几乎遍地皆是。那水虽然干净,但并不清澈,而是带有淡淡的黄色,是那种锈黄色。问及导游,导游说是因为土质的缘故,我深不以为然。因为在苏格兰很少见到裸露的土地,而且,那种土黄与这种锈黄绝不一样。我以为与这里的地质矿岩有关。苏格兰矿产资源非常丰富,记得我们参观那帘瀑布(Falls of Foyers),风景处就立有纪念碑,上面标注几个工业大公司铝产品的原材料正采集于此地。据说,那驰名世界的苏格兰威士忌(Whisky),也正得益于这样独特的矿质水源。无论如何,这样的水并不令人讨厌,在那黑黝黝的岩石陪伴中,在那郁葱葱的林木映衬下,那地道原始的风貌,呈现出一汪幽幽的清静,一股纯纯的可爱。

        水源是如此的丰富,水的姿态又是那样的多变。一路走来,山水相衬,一动一静,非常好看。或从山涧里细细地拉成一道白色的细线,或是沿着河谷山涧急急地奔涌而来,有时,也会在几座山的包围中,汇成一个汪洋如海的湖泊。当车沿着尼斯湖(Loch Ness)畔缓缓前行,那水域给人的第一感觉,竟是你不敢相信是湖。漫漫一条海岸线,水面浩翰,茫茫无边,竟有大海的气势。自然,有这种错觉的不至我一个。Loch一词在苏格兰语中本就有“类似峡湾的海湾”之义讲。想想看,一个长36公里,平均宽度达2公里的湖泊,是大气得有些不能简单地称之为湖(Lake)了。这湖里据说有水怪,每年都吸引大批好奇的游客。美丽的传说,又为苏格兰的水浓浓抹上一笔神秘的色彩。

        車行路上,你會發現,荒野的水流多是狂放不羁的。或在平緩寬大的河床上打滾嬉戲,或在突兀起伏的山澗裏翻騰沖浪。靜靜地傾聽窗外,除了風聲,便是這嘩嘩的流水聲。有些單調,也有些誇張,可它們還是樂此不疲地折騰著。我知道,那是他們過于寂寞的緣故。這些淘氣的水流,一旦流經城鎮,又會非常收斂,非常規矩,多是緩緩的,溫順的流過。作爲禮貌的回報,城鎮的居民也會把河道修理得整整齊齊,維護得幹幹淨淨。河畔多是草坪、花卉和一些漂亮的樹木,然後安靜地擺放幾把漆得黑亮的椅子,外加幾個不張揚的垃圾筒。于是,鴿子,野鴨,老人和小孩,同河水一起享受那暖暖的陽光,徐徐的清風。

        一路走來,視野所到之處,除了這美麗的山,那活潑的水,剩下的就是誘人的綠了。山坡上,荒地裏,公路邊,淺淺深深,高高低低,都是大片大片喜人的綠。順著起伏多變的地勢,漫無邊際地緩鋪開來,或森林,或灌木,或草地,構成一幅多層次,立體式的綠色世界。山上林木多以松彬爲主,長得高大挺拔,秀致從容,據說最古老的松林竟有8000年的曆史;而河邊窪地又多以槐柳(對此我不敢肯定必是槐柳)居多,因爲四季多風,繁密的枝條竟被吹成一個方向的定格,就如電視劇裏醜角那誇張的吹風機頭,很有意思。而在這片綠色世界的平緩地帶,又多是被岩石砌成的矮牆劃分大小不等的圈地,放牧著黑白相間的奶牛,或是成群成群的黑臉綿羊。它們在自己的領地裏靜靜地吃草,安詳地散步。最令我遺憾的是,在這片高地待了一周多,竟沒聽過蘇格蘭的羊叫,也沒見過一個蘇格蘭牧人。“一方水土養一方物”,看來這綿羊奶牛也隨蘇格蘭人的脾氣,內斂沈默,而且很守秩序。

        牛羊以外,點綴這片綠野的,便是那零零散散的農戶人家了。因爲靠山近林,房子多是就地取材,岩石砌牆,松木搭頂;因爲多雨,房頂多是構成極其陡陗的人字坡形,上面覆以石片。房子外表,飾以白黑兩色,大概是從黑臉綿羊的動物美學得到啓示吧。藍天下,綠野裏,這種白黑相間的房間,煞是醒目,透著一種玲珑的輕盈與可愛。那岩木結構,保持著渾然厚樸的本色,取之大自然,融于大自然,以不張揚的姿態,暗含著天人合一的蘊味。與此相比,國內的旅遊景點,那粗笨僵硬的水泥建築,刺目俗豔的外表招牌,就不免有些煞風景了。?

        行走在漫山遍野的綠色裏,使得想見一塊裸露的土地,竟成了一種過于奢侈的想法。自然,那黑褐色的土地還是有的,特別是低地,在那緩緩的丘陵坡地上,總會發現大片大片的蘇格蘭農場。蘇格蘭地廣人稀(領土面積與英格蘭相仿,全境只有500多萬人口,而英格蘭是4850萬),隨著城市化和現代化的進程,大多都搬到城鎮居住,如今純粹的農民更是少之又少。那些農場,方圓百裏,只見牛羊,只見耕地,卻難得一見人的蹤迹,便是有房子,也是孤零零的幾座。

        記得車過一個農莊,不經意發現,那農具竟漆成明亮的紅黃兩色,像個大號的兒童玩具,煞是可愛。我無法判斷這是否有旅遊作秀之嫌,但農場是實實在在的農場,也就是說這些農具有著必然的實用價值。那麽,想想看,用這些玩具在那廣袤的田野裏犁來耕去時,那是一件多麽有趣的事。在勞作中享受快樂,在生計中融入遊戲,原來,農民自有農民的浪漫情懷。在這片過于寂寞的土地上,讓自己鮮亮些,張揚點,又有何不可呢?

                           2

        蘇格蘭的寂寞,在山在水,也在人。

        最能表現蘇格蘭人寂寞的,便是那嘀嘀達達的風笛。不知爲何,每當聽起這種獨特嘹亮(甚至有些刺耳)的聲音,都不免想起寂寞這兩個字來。在英聯邦的許多城市,你總不難發現一兩個穿戴齊整的蘇格蘭人(羽毛頭飾、格子裙、羊毛襪、腰帶、披肩、錢夾子,一樣都不會少),獨立街頭一隅,專心致志地吹奏著風笛。我很少見過買藝的蘇格蘭人。他們吹奏,純粹是一種自娛,甚至帶些炫耀的意味。他們都是那樣自信和驕傲。于是,那獨特但刺耳的聲音,就那樣頑強地在世界的許多城市裏,或合時宜,或不合時宜地喧響著。也許,蘇格蘭風笛,多是不需要聽衆的,他們只喜歡吹給自己聽,吹給大自然聽。

        風笛的吹奏,在蘇格蘭最經典的場景,就是一個全副披挂的蘇格蘭人,或獨占高山之顛,或靜立湖濱之畔,背對古堡,面朝莽原,耷拉著眼皮,鼓動著腮幫,就那樣嘀嘀達達地吹奏上好幾個小時。天地蒼蒼爲之靜默,河水湍湍因而動容。頗有“高山流水,知音幾何?”的幽幽古風。這使我不禁聯想起中國的魏晉之風。假若那批如靈運羲之的名流賢達,或“竹林七賢”的狷狂高士,駕流光之車至今,禦逍遙之風渡洋,來到蘇格蘭這片高地,我想一定是非常喜歡的。欲心存高遠,低吟長嘯,此處有上等清風,絕對高山;若想縱情開懷,飽啖痛飲,此處備美味牛羊,甘爽洋酒。不過唯有兩件事值得擔心:一是蘇格蘭的羊毛裙雖然漂亮,可穿著感覺並不好,線毛粗糙,容易起癢癢,終不如絲綢的舒服。二是他們要一時興起,用風笛吹奏些中國的古曲雅調來,恐怕牛聽了不下奶,羊聽了不長毛,那蘇格蘭肯定是一百個不願意。看來,神仙的王國也應該建起邊界,實行護照簽證制度,若由神仙胡來,還不亂了套?

        從某種意義上講,風笛,是蘇格蘭民族魂魄的精靈。無論是硝煙彌漫的戰場上,還是歡歌笑語的節慶上,風笛都是不可或缺的樂器。當然,它已經不僅僅是一件樂器,而已升華爲張揚民族情緒的精神圖騰。看過二戰紀錄片的,無不對英國部隊的開路風笛手留下深刻的印象。戰場上,我們多是聽慣了激越的沖鋒號或雄壯的戰鼓聲,而這嘀嘀達達的風笛聲,卻別有一番堅強的滋味。它用自己執拗而張揚的曲調,宣揚著一個民族自尊而驕傲的情懷。

        在世界衆多民族群體中,蘇格蘭民族恐怕是最有特色,也是最能堅守特色的民族。他們一直都很執著地強調和維護民族的自尊與自信。

        蘇格蘭人向來以樸實勤勞著稱。在英格蘭,流傳著許多關于蘇格蘭人的笑話。這些笑話多是嘲笑蘇格蘭人的“山民”性格,如粗樸、如節儉、如固執等。反過來,蘇格蘭人也嘲笑英格蘭的市儈、圓滑和虛僞等。在民俗史上,這兩個民族從沒放棄過譏笑或反譏對方的機會。無論如何,今天的蘇格蘭人依然堅守著、驕傲著他們特有的傳統:那格子呢裙子,依然是蘇格蘭人的最愛,那風笛,依然在大街小巷嘹亮地響著。還有那些傳統的民間遊戲,無論外人如何看,他們依然恪守傳統,自怡其樂。

        如在高地,有一個測試臂力的遊戲,叫作CABER(投棒)。就是看誰能把一根很壯很高的木頭扔得最遠。這種遊戲的起源大概緣自高地伐木工勞作期間的半工半玩的活動。英格蘭人多是看不起這樣的遊戲,以爲太粗笨,太簡單。而我私下以爲,那是英格蘭人扔不起來,有些忌妒的緣故。這個遊戲有一個規定,那就是不論比賽者大腿好不好看,都必須穿上蘇格蘭的格子裙。

        但不要以爲蘇格蘭人只會玩這樣的遊戲。如今風靡全球,被稱爲貴族遊戲的高爾夫,就是從15世紀在蘇格蘭發起的。19世紀後半期,蘇格蘭移民又把這種運動介紹到大英帝國的各個領地,繼爾開始流行全世界。據說,時下每星期都有高爾夫訓練班開設,卻依然無法滿足需要。唯一遺憾的是,當年這個遊戲沒有規定必須穿裙子,否則,時下電視上有關高爾夫大賽的直播會更火爆些。以我的看法,大家更願意看穿裙子的伍茲之輩是如何“儀態萬方”地揮舞球杆的。

                           3

        失去民族性與地域性的蘇格蘭,也就不能稱之爲蘇格蘭了。蘇格蘭的民間文化與民族個性,都與這片厚重而奇特的土地分不開。但土地的荒漠與性格的強悍,使得蘇格蘭人在保持強烈的民族自尊基礎上,並沒有走向過于偏狹、執拗的心理死角。相反,他們更靈活,更變通,更善于利用理性的繩索牽引個性的把持。這片神奇的土地,獨特的地貌與多變的氣候,塑造了蘇格蘭人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性格傳統。

        譬如说,面对高地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游客多是好奇,惊叹或发呆。而同样发呆,苏格兰人好象做得更有水平。二百多年前,一个苏格兰人也是对着这些石头发呆,然后走遍苏格兰的山山水水,继尔研究,思考,分析,最后提出了一个开创性的地质均变说(uniformitarianism)的理论,并随后又对火成岩形成提出一套严谨科学的理论,他就是被尊称为地质学之父的Hutton James。

        还如物理学家和化学家的Prout, William,是他,首次提出同位素的假说,是他,首次天才性地把食物分为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也是他,发明了气压计,并被采用为国家标准。再如那个发明橡胶轮胎的Dunlop,因为要替儿子打造一个赛车,灵机一动,创造性地运用橡胶作轮胎,从而替儿子赢得了冠军。继尔他又趁火打铁,发明完善了充气轮胎,并申请专利,开设公司,名利双收,真是羡煞人也。由此可见苏格兰人头脑是如何灵活。另外,现代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Watt),电话发明人贝尔,创造水银灯的Drummond等,也都是苏格兰人。

        苏格兰人的聪明,已经是众所周知的事实。我想在此举个特别的例子。英语中有一个习惯用语,用Admirable Crichton指代多才多艺的人。这有些像中国用“诸葛亮”或“赛诸葛”来夸奖那些聪明人一样。而这个Crichton便是苏格兰人,他是诗人、学者和语言学家,另外,他还是一个运动健将和击剑高手。不要以为他是图有虚名之辈,他的学术成就曾受到阿尔杜斯·马努蒂乌斯和托马斯·厄克特的称赞,而最令人偑服的是他的语言天才。17岁那年,他跑到巴黎,在那里向所有人发出挑战,用12种语言来回答各类问题。是的,他征服了所有人。也许是太有名气,22岁时,就因为过高的声誉遭人嫉妒,被他的一个学生杀死在意大利街头。

        苏格兰人的聪明,绝不能因此全部归为天赋。我以为,更重要的是他们喜欢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认真实践。基于对真理的渴望,他们总是孜孜不倦于求知,求证,求解的繁杂过程中,津津此道,乐此不疲。这一点,在柯南道尔(Conan Doyle)的《福尔摩斯》里,最有说服力。这个精干的侦探,总能在层层迷雾中抓到事物的本质,大概就得益于他严密的逻辑推理及大胆求证的苏格兰性格特质。再如十八世纪启蒙运动的苏格兰历史学派,他们试图通过历史的研究在那些各不相同、互无联系的人类行为之间建立内在的联系,进而提供有关社会变化的一般理论,于是,政治经济学之父亚当史密斯(Adam Smith)走来了,《国家财富论》诞生了,整个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通过这位剪过羊毛的苏格兰人之手,理顺了,齐整了。

        而最令苏格兰人骄傲的,大概要算18世纪的大作家司格脱(Walter Scott),他不拘一格的写作风格,对于法国浪漫主义运动的代表人物如作家Victor Hugo, Alfred de Musset、及Gautier以及画家如Corot、Millet等人都有着深刻的影响,而他对大作家巴尔扎克(Balzac)的影响,更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如今,在苏格兰首府爱丁堡,立有标志性的市立城市纪念碑,塔体中间,端坐的便是他的白色大理石雕像。纪念碑是一座耸立入云的哥特式尖顶建筑物,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气候潮湿多雨,塔体已呈苔霉体的黑色,与白色的雕像形成鲜明刺目的对比。想想这位人文大师,在闹市中端坐百年,应该不会寂寞吧。只是,期望来来往往的行人车辆,不会打搅先生的思绪。

        蘇格蘭曆來珍惜他們的傳統,自然不會忘記他們的英雄。對于自己的英雄烈士,名人才子,他們向來毫不含糊,立碑樹傳塑像撰書,一樣都不能少。如今的愛丁堡街頭,便林立著成百上千的名人雕像或紀念物。當我把這些風景,這些名人細細的遊走一遭,瞻仰一遍,不僅驚歎這塊藏龍臥虎之地,埋藏著多少令人著迷的秘密。

        想起那日在愛丁堡一家書店,無意翻及一本關于蘇格蘭的書籍,才恍然知道,蘇格蘭也有一條矽谷,其生産的個人電腦,占歐洲市場的35%以上。而世界上最大的核機電組也矗立在蘇格蘭高原上。愛丁堡的印刷業與教育業,也非常非常發達。書中特別注明的一點,就是47年前,女王的丈夫愛丁堡公爵就設立了以其命名的獎學金,對年青人中創造性的業績進行鼓勵。這又使我記得,在這座僅有47萬人口聽城市,竟矗立著三座大型國立博物館,並全部免費對外開放。

        于是,在合上書那一刻,我若有所悟,這片寂寞的土地上,爲何竟有那麽多的名人熱鬧地擁擠著。

      http://bbs.77cha.com/UploadFile/2005-9/20059278523675736.jpg

      隨風一起流浪 发表于 2008-11-24 04:06:56

        余秋雨評語:

        感受和文字都可以,但信號太密太碎,讀來易倦。

        周國平評語:

        有很精彩的景物描寫,筆下的景物不僅美,而且富有個性;文章結構張弛有致,讀來輕松自然;能把描述與議論、曆史與現在、知識與見解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是一篇佳作。

          我的评语:尊荣之前,必有谦卑!
                  风景描写的确上佳,带入思绪极为自然!

      月亮走我也走 发表于 2008-11-24 05:02:37

      怎麽看不明白在寫人物呢?還是寫景呢?

      隨風一起流浪 发表于 2008-11-24 05:11:53

      再細看!
      早告訴你了讀書要用功的!

      塵即冰封的愛 发表于 2009-3-19 14:58:05

      蘇格蘭調情

      玫瑰花樣的女人 发表于 2010-12-7 19:28:58

      我很喜歡有山有水的地方···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優秀散文推薦閱讀]寂寞山水蘇格蘭

      HoME开心激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