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文字]關于玫瑰,網絡和文字
舊帖文字是血的流淌,靈魂呻吟的聲音。網絡是擴音器,把呻吟膨脹成嘶吼。
從第一篇正式發表在“榕樹下”的小說“冷冷”開始,我就迷戀上了這種生活的方式。PC啓動時香煙點燃,燃燒現實中的欲望,化作大海中的水滴,我在海裏自由的飛翔。我是魚,一只寫字的飛魚。
一段時間裏,我的文字裏只有頹廢,絕望,死亡。愛情和分離經常是主題,我把生活殘忍的封閉在角落裏。沒有陽光。寫作是痛苦的,剝開心靈的傷口,看血流淌,在自虐中得到快感。疼痛,卻清晰。
網絡是孤獨的,長時間的遠離人群。封閉的房間裏,一堆機器的組合,依靠一根線和外界聯系。有時候我覺得,自己也成了這堆機器中的零件,等到磨損老化後,就被丟棄。
文字是永遠的朋友,所有的朋友都有可能背叛你,但文字不會。在文字裏,我總是毫無保留。思想的釋放讓我感覺放松和自由。
有些人是注定要漂泊的。我就是如此。年少時,背個包就上路了,去找尋夢想。漸漸長大了,依然無法停止心的流浪。在一種不被常人理解的狀態中,遊離。
文字的淺薄和深奧表達的其實是一樣的意思。探詢內心不爲人知的秘密。沒有什麽真理,那都是杜撰和編譯的謊言。我們,始終是逃不出自己的。
總說自己是魚,因爲,我穿越不了那無形的網。在這裏魚已不再是自由的象征,而是悲哀和絕望的同義詞。悲觀和樂觀的想法在一念之間,世界的大小卻已經在我腦海裏形成了模式。即使這樣,我還是渴望自由的呼吸。
我們把矛盾放到了表面,理解不了後又重新掩埋。
在經過了那段頹廢時期,我的文字裏出現了陽光,香氣,希望等字眼。其實那一直是存在著的,只是掩藏的太深,不易察覺。
安妮的文字是我經常要閱讀的,從起初的模仿到有自己的風格,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反複的翻看那些文字的時候,我的靈魂開始出殼,尋找著可以突圍的出口。
寫作的素材來源于生活,可更多的是網絡。我曾試圖把網絡和現實生活剝離,後來我做到了,可靈感也隨之消失。于是,我又重新把自己投入到無形的網中。于是,又有了有形的文字。我終于明白,存在,即使不被認可,也是沒有錯的。
玫瑰,是一種矛盾的花。庸俗卻高貴。當這兩個字成了我的名字後,我也具備了這樣的品質。從不去想,凋謝後的晦澀,開放著美麗,這就是我所看到的。
2003年初冬,玫瑰清晰而矛盾的文字。 对于玫瑰的阐释——“玫瑰,是一种矛盾的花。庸俗却高贵。”“凋谢后的晦涩,开放着美丽。”——楼主有独到的见解,也才明白楼主取名玫瑰的用意。
我们每个人都是现实和网络的矛盾体。没有网络我的文字也不多,没有现实我的文字也只是飘忽的魂!
我又重新把自己投入到無形的網中。于是,又有了有形的文字 文字有時候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