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工作到底是爲什麽
HP大中華區總裁孫振耀退休感言­如果這篇文章沒有分享給你,那是我的錯。­
如果這篇文章分享給你了,你卻沒有讀,繼續走彎路的你不要怪我。­
如果你看了這篇文章,只讀了一半你就說沒時間了,說明你已經是個“茫”人了。­
如果你看完了,你覺得這篇文章只是講講大道理,說明你的人生閱曆還不夠,需要你把這篇文章珍藏,走出去碰幾年壁,頭破血流後再回來,再讀,你就會感歎自己的年少無知。­
如果你看完了,覺得很有道理,然後束之高閣,繼續走進擁擠的地鐵,依然用著自己昨日的觀念來思考自己的未來,你的人生也將繼續重複著昨日的狀況。­
如果你看完了,覺得那是一個過來人,對你的人生忠告,並你也願意用他告訴你的思想去指導自己今後的生活,對你來講成功不是很難,難的是你是否可以用這篇文章裏的思想一直鞭策自己。­
如果你看完了,覺得那是一個長輩用他的一生的時間來寫的一篇對你忠告的文章,說明你已經有了和他相似的人生閱曆,只要你繼續努力,成就偉業並不難,難的是你是否可以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和他人分享呢?­
體驗決定深度,知識決定廣度。你的人生是什麽呢?­
----------強烈推薦­
一、關于工作與生活­
­
我有個有趣的觀察,外企公司多的是25-35歲的白領,40歲以上的員工很少,二三十歲的外企員工是意氣風發的,但外企公司40歲附近的經理人是很尴尬的。我見過的40歲附近的外企經理人大多在一直跳槽,最後大多跳到民企,比方說,唐駿。外企員工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公司的成功,並非個人的成功,西門子的確比國美大,但並不代表西門子中國經理比國美的老板強,甚至可以說差得很遠。而進外企的人往往並不能很早理解這一點,把自己的成功90%歸功于自己的能力,實際上,外企公司隨便換個中國區總經理並不會給業績帶來什麽了不起的影響。好了問題來了,當這些經理人40多歲了,他們的薪資要求變得很高,而他們的才能其實又不是那麽出衆,作爲外企公司的老板,你會怎麽選擇?有的是只要不高薪水的,要出位的精明強幹精力充沛的年輕人,有的是,爲什麽還要用你?­
­
從上面這個例子,其實可以看到我們的工作軌迹,二三十歲的時候,生活的壓力還比較小,身體還比較好,上面的父母身體還好,下面又沒有孩子,不用還房貸,也沒有孩子要上大學,當個外企小白領還是很光鮮的,掙得不多也夠花了。但是人終歸要結婚生子,終歸會老,到了40歲,父母老了,要看病要吃藥,要有人看護,自己要還房貸,要過基本體面的生活,要養小孩……那個時候需要掙多少錢才夠花才重要。所以,看待工作,眼光要放遠一點,一時的誰高誰低並不能說明什麽。­
­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我不太赞成过于关注第一份工作的薪水,更没有必要攀比第一份工作的薪水,这在刚刚出校园的学生中间是很常见的。正常人大概要工作 35年,这好比是一场马拉松比赛,和真正的马拉松比赛不同的是,这次比赛没有职业选手,每个人都只有一次机会。要知到,有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终点,大多数人最后是走到终点的,只有少数人是跑过终点的,因此在刚开始的时候,去抢领先的位置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刚进社会的时候如果进500强公司,大概能拿到3k -6k/月的工资,有些特别技术的人才可能可以到8k/月,可问题是,5年以后拿多少?估计5k-10k了不起了。起点虽然高,但增幅有限,而且,后面的年轻人追赶的压力越来越大。­
­
我前兩天問我的一個銷售,你會的這些東西一個新人2年就都學會了,但新人所要求的薪水卻只是你的一半,到時候,你怎麽辦?­
職業生涯就像一場體育比賽,有初賽、複賽、決賽。初賽的時候大家都剛剛進社會,大多數都是實力一般的人,這時候努力一點認真一點很快就能讓人脫穎而出,于是有的人二十多歲做了經理,有的人遲些也終于贏得了初賽,三十多歲成了經理。然後是複賽,能參加複賽的都是贏得初賽的,每個人都有些能耐,在聰明才智上都不成問題,這個時候再想要勝出就不那麽容易了,單靠一點點努力和認真還不夠,要有很強的堅忍精神,要懂得靠團隊的力量,要懂得收服人心,要有長遠的眼光……­
­
看上去贏得複賽並不容易,但,還不是那麽難。因爲這個世界的規律就是給人一點成功的同時讓人驕傲自滿,剛剛贏得初賽的人往往不知道自己贏得的僅僅是初賽,有了一點小小的成績大多數人都會驕傲自滿起來,認爲自己已經懂得了全部,不需要再努力再學習了,他們會認爲之所以不能再進一步已經不是自己的原因了。雖然他們仍然不好對付,但是他們沒有耐性,沒有容人的度量,更沒有清晰長遠的目光。就像一只憤怒的鬥牛,雖然猛烈,最終是會敗的,而贏得複賽的人則象鬥牛士一樣,不急不躁,跟隨著自己的節拍,慢慢耗盡對手的耐心和體力。贏得了複賽以後,大約已經是一位很了不起的職業經理人了,當上了中小公司的總經理,大公司的副總經理,主管著每年幾千萬乃至幾億的生意。­
­
最終的決賽來了,說實話我自己都還沒有贏得決賽,因此對于決賽的決勝因素也只能憑自己的猜測而已,這個時候的輸贏或許就像武俠小說裏寫得那樣,大家都是高手,只能等待對方犯錯了,要想輕易擊敗對手是不可能的,除了使上渾身解數,還需要一點運氣和時間。世界的規律依然發揮著作用,贏得複賽的人已經不只是驕傲自滿了,他們往往剛愎自用,聽不進去別人的話,有些人的脾氣變得暴躁,心情變得浮躁,身體變得糟糕,他們最大的敵人就是他們自己,在決賽中要做的只是不被自己擊敗,等著別人被自己擊敗。這和體育比賽是一樣的,最後高手之間的比賽,就看誰失誤少誰就贏得了決賽。­
­
二、 根源­
­
你工作快樂麽?你的工作好麽?­
­
有沒有覺得幹了一段時間以後工作很不開心?有沒有覺得自己入錯了行?有沒有覺得自己沒有得到應有的待遇?有沒有覺得工作像一團亂麻每天上班都是一種痛苦?有沒有很想換個工作?有沒有覺得其實現在的公司並沒有當初想象得那麽好?有沒有覺得這份工作是當初因爲生存壓力而找的,實在不適合自己?你從工作中得到你想要得到的了麽?你每天開心麽?­
­
天涯上憤怒的人很多,你有沒有想過,你爲什麽不快樂?你爲什麽憤怒?­
­
其實,你不快樂的根源,是因爲你不知道要什麽!你不知道要什麽,所以你不知道去追求什麽,你不知道追求什麽,所以你什麽也得不到。­
­
我總覺得,職業生涯首先要關注的是自己,自己想要什麽?大多數人大概沒想過這個問題,唯一的想法只是——我想要一份工作,我想要一份不錯的薪水,我知道所有人對于薪水的渴望,可是,你想每隔幾年重來一次找工作的過程麽?你想每年都在這種對于工作和薪水的焦急不安中度過麽?不想的話,就好好想清楚。飲鸩止渴,不能因爲口渴就拼命喝毒藥。越是焦急,越是覺得自己需要一份工作,越饑不擇食,越想不清楚,越容易失敗,你的經曆越來越差,下一份工作的人看著你的簡曆就皺眉頭。于是你越喝越渴,越渴越喝,陷入惡性循環。最終只能哀歎世事不公或者生不逢時,只能到天涯上來發泄一把,在失敗者的共鳴當中尋求一點心理平衡罷了。大多數人都有生存壓力,我也是,有生存壓力就會有很多焦慮,積極的人會從焦慮中得到動力,而消極的人則會因爲焦慮而迷失方向。所有人都必須在壓力下做出選擇,這就是世道,你喜歡也罷不喜歡也罷。­
­
一般我們處理的事情分爲重要的事情和緊急的事情,如果不做重要的事情就會常常去做緊急的事情。比如鍛煉身體保持健康是重要的事情,而看病則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鍛煉身體保持健康,就會常常爲了病痛煩惱。又比如防火是重要的事情,而救火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注意防火,就要常常救火。找工作也是如此,想好自己究竟要什麽是重要的事情,找工作是緊急的事情,如果不想好,就會常常要找工作。往往緊急的事情給人的壓力比較大,迫使人們去趕緊做,相對來說重要的事情反而沒有那麽大的壓力,大多數人做事情都是以壓力爲導向的,壓力之下,總覺得非要先做緊急的事情,結果就是永遠到處救火,永遠沒有停歇的時候。(很多人的工作也像是救火隊一樣忙碌痛苦,也是因爲工作中沒有做好重要的事情。)那些說自己活在水深火熱爲了生存顧不上那麽多的朋友,今天找工作困難是當初你們沒有做重要的事情,是結果不是原因。如果今天你們還是因爲急于要找一份工作而不去思考,那麽或許將來要繼續承受痛苦找工作的結果。­
­
我始終覺得我要說的話題,沈重了點,需要很多思考,遠比唐笑打武警的話題來的枯燥乏味,但是,天下沒有輕松的成功,成功,要付代價。請先忘記一切的生存壓力,想想這輩子你最想要的是什麽?所以,最要緊的事情,先想好自己想要什麽。­
­
三、什麽是好工作­
­
當初微軟有個唐駿,很多大學裏的年輕人覺得這才是他們向往的職業生涯,我在清華bbs裏發的帖子被這些學子們所不屑,那個時候學生們只想出國或者去外企,不過如今看來,我還是對的,唐駿去了盛大,陳天橋創立的盛大,一家民營公司。一個高學曆的海歸在500強的公司裏拿高薪水,這大約是很多年輕人的夢想,問題是,每年畢業的大學生都在做這個夢,好的職位卻只有500個。­
­
人都是要面子的,也是喜歡攀比的,即使在工作上也喜歡攀比,不管那是不是自己想要的。大家認爲外企公司很好,可是好在哪裏呢?好吧,他們在比較好的寫字樓,這是你想要的麽?他們出差住比較好的酒店,這是你想要的麽?別人會羨慕一份外企公司的工作,這是你想要的麽?那一切都是給別人看的,你幹嗎要活得那麽辛苦給別人看?另一方面,他們薪水福利一般,並沒有特別了不起,他們的晉升機會比較少,很難做到很高階的主管,他們雖然厭惡常常加班,卻不敢不加班,因爲“你不幹有得是人幹”,大部分情況下會找個台灣人香港人新加坡人來管你,而這些人又往往有些莫名其妙的優越感。你想清楚了麽?500強一定好麽?找工作究竟是考慮你想要什麽,還是考慮別人想看什麽?­
­
我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都到美國了,甚至畢業這麽多年了,還有人最近到國外去了。出國真的有那麽好麽?我的大學同學們,大多數還是在博士、博士後、訪問學者地掙紮著,至今只有一個正經在一個美國大學裏拿到個正式的教職。國內的教授很難當麽?我有幾個表親也去了國外了,他們的父母獨自在國內,沒有人照顧,有好幾次人在家裏昏倒都沒人知道,出國,真的這麽光彩麽?就像有人說的“很多事情就像看A片,看的人覺得很爽,做的人未必。”­
­
人總想找到那個最好的,可是,什麽是最好的?你覺得是最好的那個,是因爲你的確了解,還是因爲別人說他是最好的?即使他對于別人是最好的,對于你也一定是最好的麽?­
­
對于自己想要什麽,自己要最清楚,別人的意見並不是那麽重要。很多人總是常常被別人的意見所影響,親戚的意見,朋友的意見,同事的意見……問題是,你究竟是要過誰的一生?人的一生不是父母一生的續集,也不是兒女一生的前傳,更不是朋友一生的外篇,只有你自己對自己的一生負責,別人無法也負不起這個責任。自己做的決定,至少到最後,自己沒什麽可後悔。對于大多數正常智力的人來說,所做的決定沒有大的對錯,無論怎麽樣的選擇,都是可以嘗試的。比如你沒有考自己上的那個學校,沒有入現在這個行業,這輩子就過不下去了?就會很失敗?不見得。­
­
我想,好工作,應該是適合你的工作,具體點說,應該是能給你帶來你想要的東西的工作,你或許應該以此來衡量你的工作究竟好不好,而不是拿公司的大小,規模,外企還是國企,是不是有名,是不是上市公司來衡量。小公司,未必不是好公司,賺錢多的工作,也未必是好工作。你還是要先弄清楚你想要什麽,如果你不清楚你想要什麽,你就永遠也不會找到好工作,因爲你永遠只看到你得不到的東西,你得到的,都是你不想要的。­
可能,最好的,已經在你的身邊,只是,你還沒有學會珍惜。人們總是盯著得不到的東西,而忽視了那些已經得到的東西。­
­
四、普通人­
­
我發現中國人的勵志和國外的勵志存在非常大的不同,中國的勵志比較鼓勵人立下大志願,臥薪嘗膽,有朝一日成富成貴。而國外的勵志比較鼓勵人勇敢面對現實生活,面對普通人的困境,雖然結果也是成富成貴,但起點不一樣,相對來說,我覺得後者在操作上更現實,而前者則需要用999個失敗者來堆砌一個成功者的故事。­
­
我們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意思就是,概率這件事是很准的。因此,我們不會買彩票中500萬,我們不會成爲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我們不會坐飛機掉下來,我們當中很少的人會創業成功,我們之中有30%的人會離婚,我們之中大部分人會活過65歲……­
­
所以請你在想自己要什麽的時候,要得“現實”一點,你說我想要做李嘉誠,抱歉,我幫不上你。成爲比爾蓋茨或者李嘉誠這種人,是靠命的,看我寫的這篇文章絕對不會讓你成爲他們,即使你成爲了他們,也絕對不是我這篇文章的功勞。“王侯將相甯有種乎”但真正當皇帝的只有一個人,王侯將相,人也不多。目標定得高些對于喜歡挑戰的人來說有好處,但對于大多數普通人來說,反而比較容易灰心沮喪,很容易就放棄了。­
­
回過頭來說,李嘉誠比你有錢大致50萬倍,他比你更快樂麽?或許。有沒有比你快樂50萬倍,一定沒有。他比你最多也就快樂一兩倍,甚至有可能還不如你快樂。尋找自己想要的東西不是和別人比賽,比誰要得更多更高,比誰的目標更遠大。雖然成爲李嘉誠這個目標很宏大,但你並不見得會從這個目標以及追求目標的過程當中獲得快樂,而且基本上你也做不到。你必須聽聽你內心的聲音,尋找真正能夠使你獲得快樂的東西,那才是你想要的東西。­
你想要的東西,或者我們把它稱之爲目標,目標其實並沒有高低之分,你不需要因爲自己的目標沒有別人遠大而不好意思,達到自己的目標其實就是成功,成功有大有小,快樂卻是一樣的。我們追逐成功,其實追逐的是成功帶來的快樂,而非成功本身。職業生涯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被攀比的心態蒙住眼睛,忘記了追求的究竟是什麽,忘記了是什麽能使我們更快樂。­
­
社會上一夜暴富的新聞很多,這些消息,總會在我們的心裏面掀起很多漣漪,漣漪多了就變成驚濤駭浪,心裏的驚濤駭浪除了打翻承載你目標的小船,並不會使得你也一夜暴富。“只見賊吃肉,不見賊挨揍。”我們這些普通人既沒有當賊的勇氣,又缺乏當賊的狠辣絕決,雖然羨慕吃肉,卻更害怕挨揍,偶爾看到幾個沒挨揍的賊就按奈不住,或者心思活動,或者大感不公,真要叫去做賊,卻也不敢。­
­
我還是過普通人的日子,要普通人的快樂,至少,晚上睡得著覺。­
你也看過啊
哈哈,我本打算私藏的 我們追逐成功,其實追逐的是成功帶來的快樂,而非成功本身。 我們工作到底是爲什麽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