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給五千年後人們的信:科技與人文矛盾
data/attachment/pic/20105810500-271.jpg
1938年,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爲了配合當屆世博會“未來世界”的主題,他們決定在世博會場館地下,埋入一個裝有當代文明記錄的容器,一個巨大的“時間艙”。並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後才能打開。
制作这个容器的过程中,西屋电气的主席安德鲁·罗伯森曾鼓励那些负责装配的工人:“5000年后,当它再次醒来时,里面的内容会成为我们给遥远后代的最好的礼物。”
這個穿越時空的禮物,有著鉻銅合金制成的外殼,看起來就像一個兩米長的巨大的子彈。它裏面所裝載的,除了那些讓當時人們自豪的科學發明和日常用品,還包括一段紀錄片、存有超過1000萬字文檔的微縮膠片,以及三位“對時代做出巨大貢獻”的人給後代的留言,其中就包括愛因斯坦。
不過,相比于爲科技高速發展而自豪的普通人,這位“劃時代的物理學家”所表達的內容,沈重得有些不大協調。他在信中寫道:
“我們的時代充滿了創造性的發明,這也大大方便了我們的生活。我們使用電能把人類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我們能橫渡大洋,我們學會了飛行,甚至通過電波,我們能輕松地把消息傳送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但是,商品的生産和分配卻完全是無組織的,人們不得不爲自己的生計焦慮地奔忙。而生活在不同國家的人們,總是過一段時間就要互相殺戮。這讓每個想到將來的人,都會充滿憂慮和恐懼。
“這是因爲,與那些真正爲社會做出貢獻的人相比,普通大衆的智力水平和道德品格都要低得多。
“我相信我們的後人,應當會懷著一種理所當然的優越感,來閱讀上面這幾行文字吧。”
只能说爱因斯坦太伟大了! data/attachment/pic/20105893918-3031.jpg 不偉大的是我們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