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書養才氣,慎言行養清氣,重情義養人氣,能忍辱養志氣,溫處事養和氣,講責任養賢氣,系蒼生養底氣,淡名利養正氣,不媚俗養骨氣,敢作爲養浩 佛”就是覺悟者,就是一個清楚明白的人,成佛就是成爲一個清楚明白的人。“菩薩”是指“覺悟的有情”,能夠感同身受衆生的苦和痛,從而才能幫助衆生從苦難中解脫。“念佛”的意思不指是每天唸佛經,而是念起、憶起自己就是佛!所以覺醒,就是要喚醒自己,念起自己就是佛。
用一個很精彩生動的小故事描述清楚什麽是覺醒。一個國王准備把王位讓給他的兒子,但是把王位交給他之前,他想確認兒子是否是清醒的。很多人外在看上去是清醒的,內在卻是昏睡的,一個昏睡的人如何能管好一個國家呢!所以他讓兒子去一個禅師那裏,通過考驗,才能讓他繼承王位,那位禅師也是他的老師,他也是通過考驗才繼承了王位。這位王子去到禅師那裏,問需要學什麽,禅師說:“你每天就在禅院掃地、做些雜活,不過我隨時會拿著一個棒子在你身後,你要保持警覺。”王子雖然人在掃地,內在卻是昏睡的,經常不知道師父就站在他身後,所以經常被打,一直被打了一年多。只到有一天,王子正在和一個居士聊天,師父又悄悄站在他後面,輪起棒子正想打他,王子一把抓住了棒子,師父說:“好!第一門課你通過了!現在開始第二門課,每天晚上你睡覺的時候,我隨時會拿個棒子打你,你要保持警覺喲!”可想而知,這位可憐的年輕人經常睡不好覺,半夜經常被打醒,只到有一天晚上,師父正想打他時,他說:“師父,您老人家不要這麽辛苦了!”師父說:“好!第二門課通過了!現在開始第三門課,以後晚上我會拿把劍砍你,你要保持警覺!記住,你只有一次機會!”王子在心裏嘀咕:“這個老人太危險了!萬一我一不留神,不是連命都沒了嗎?他自己有沒有做到?如果他都沒做到,死在他手下太不值了!好,抽空我倒要先試試他!”正在想時,師父大罵:“你這個臭小子,竟敢對師父無禮!在你開始行動之前,我已經聽到了你思想的腳步聲!”
所以白天每時每刻都保持清醒覺知狀態,同時晚上在睡覺時,也能保持清醒覺知狀態的人,才能算一個覺醒的人。當時看到奧修書裏的這番解釋,感覺自己離覺醒還有好大距離呢!所以從去年底好好在覺察方面下功夫,先從覺察身體開始,再覺察情緒、覺察思想念頭、覺察自己行爲背後的起心動念。要做到時時刻刻都清楚明白,需要很深的覺察力,而覺察力和覺醒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所以,覺醒之路,可以說就是覺察力不斷提升的過程,是痛苦越來越少的過程,是越來越活在當下的過程,是內在越來越平靜喜悅的過程。這個過程關鍵靠自己勇敢面對自己的障礙,帶著強烈的渴望找尋內在的真理,才會發生真正的蛻變!人是迷失的佛,佛是清醒的人,從睡夢中醒來,需要很大的勇氣!祝福每個迷失的“佛”:覺醒之路,勇敢的走!
全然的活在當下,就是百分之百的活在此時此地,和自己、和周圍人、和萬事萬物、和整個宇宙意識完全合一的狀態。
风雨之后 无所谓拥有
可以找朋友聊聊嘛 好詩,小小的感動
頁: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