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成爲大師
在生活中成爲大師 人生,有三個斷奶期。生理、心理和靈性的。生理斷奶越來越難,因爲有乳制品充斥生活;心理斷奶也不是易事,人類一代更比一代依賴性強,不是依賴人就是依賴物質和感官刺激;靈性斷奶就更是難上加難,整個人類被社會被多年來的積習所催眠,在修行方面也未能幸免。
這是一個各行各業都大師輩出的時代,有的很地道有的不太地道有的根本不地道;這是一個信息無障礙的時代,點點鼠標,哪裏的大師哪個法門的資料都唾手可得;這是一個空間距離極度縮小的時代,攢點盤纏坐上飛機再打個的就能見到大師。
于是我們要麽追星般追逐大師,要麽孤注一擲地把自己扔在大師面前,讓他爲自己的成長負起責任。如若不能也要每天看光盤聽錄音看網站讀書。仿佛沒有大師就沒有我們的靈性,沒有大師就沒有靈性的我們。由此,便會覺得安全,有了依靠和寄托,由此便覺得死後靈魂肯定會有人照管。
如果是一位真正的大師,他不會允許弟子對他産生難以自拔的依賴,他會引導弟子去找到內在的老師,內在的指引。
葛吉夫就是這樣一位真正的大師。他的另一個學生哈特曼在回憶錄中寫道:“在他的教學中,信仰不是必需的,而且實際上是根本不需要的。老師在不斷指導和觀察學生的同時,還會變換教學方法,讓學生分心,甚至用明顯的自相矛盾來惹惱他們,籍此迫使學生們自己來發現真理。”
奧修生前有很多的弟子跟他生活在普納朝夕相處,他離開地球後,很多弟子的第一反應就是憤怒!“你怎麽可以就這麽走了,你怎麽可以丟下我們不管?!”
但人死不能複生,日子還要繼續,修行也沒路退轉。于是,衆弟子不得不獨自在修行的路上繼續前行。
又過了些日子,有些弟子翻然醒悟。原來大師走了對我也有好處,從此我們終于可以不再依靠別人而獨立成長了!
靈性斷奶,這是一方面。
還有的人生活裏只要有任何空閑都會用各種靈性的資料填滿,連吃飯上廁所坐車的時間都不例外。每天不接觸些靈性的資料就心不安。已經或多或少患上了靈性強迫症。需要不停地進食靈性知識,以便不讓自己內心的空虛、無助乃至恐懼顯露。
如此不停地進食,自然消化功能就會減退,而退到極限就只能吃奶。一定要攝入非常好消化的知識,一定要掰開了揉碎了簡短淺顯通俗易懂。因爲實在沒能力沒時間也沒耐心去琢磨去品味,去依靠自己的理解力領悟力去吸收靈性營養和成長。
一直吃奶固然省事,代價就是難以長大。因爲要長大,人需要更加豐富的營養。而營養更加豐富的食物要通過自己的咀嚼吞咽消化吸收,很辛苦,但是要長大這是唯一的出路。(吃牙膏狀食物的宇航員算是個例外,但你看他們一直飛在天上,哪有“腳踏實地”過?呵呵呵呵。。。。)
葛吉夫講,人由三個中心組成,理智(腦)、情感(心)和本能運動中心(身)。每個中心都有著各自的功能、特點、需求與目標。大部分的現代教育,都是在訓練理智中心這一個中心。以至于人類畸形發展,只關注理智中心,讓他統治一切,但其他幾個中心也需要被關注,于是內在的掙紮與沖突就發生了,很多身心問題也因此産生。
一個人在學東西時,只有這三個中心都被觸碰到了都理解了才算是真的理解,這時知識才能變成他素質的一部分。讀東西,學習,如果沒有伴隨著情緒和生理反應,你就不算真的懂了。古人講“茅塞頓開”“醍醐灌頂”就是這個意思。這也就難怪有人讀完書聽完課後覺得道理都懂了,但看看自己,再回到生活裏,好像什麽都沒改變。因爲他只有理智中心被觸及了。
其實,一篇再好的議論文意境也是平面的,論點再抓人,如果讀的人之前沒有類似的身心體驗也是白搭。你好像讀懂了,好像學到了,但其實沒有。這是我用自己的生命去體驗咀嚼生活得出的心得。如果你沒有類似的生活體驗,你讀了甚至背下來那份領悟也成不了你的。如果你有過類似的身心體驗,只是沒有用理智中心總結出來。一看文章,啪,理智中心也被觸動了,于是三個中心都有了共鳴。那麽,你才算真的懂了,這份領悟才真正屬于了你。
所以,你沒有體驗,讀書讀文章充其量不過是了解到了一些可能性,此時如果你信以爲真,那就是迷信(在還迷糊時就信了,呵呵)!而當你有過體驗之後再讀書,你會有共鳴,你可以通過自身的體驗來驗證書中文章中所述的內容。
故事則比較特別一些,很多大師都酷愛講故事,它傳達的信息量遠大于一篇議論文,它能夠在閱讀時就通過視覺聽覺的描寫,把你先帶入一個立體的情境,讓你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而且,始終不會那麽直白地給你講大道理,告訴你看這故事該學到什麽該領悟什麽。每個看故事的人其實也會領悟到不同的東西。領悟到什麽,依個人的生活經驗和悟性而定。甚至有時候你好像領悟到什麽,品到了“那個”味道,但卻說不出來。讀故事讀到這份上,你就可以拿故事佐茶或下酒了,呵呵呵呵。。。。。
但故事終究是故事,搞來搞去,總歸還是紙上談兵。你要想真正地在修行道路上斷奶,獨立,自強,就要學會去讀和讀懂生活這本更加豐富的“書”。
帶著你的“法眼”去生活,去讀取周遭世界裏愛的信息,去讀取大自然展現的高深哲理,去讀取他人作爲鏡子反射出的你的特質,去讀取你自己走過生活在內在産生的反應一波又一波。通過讀取到的這些訊息,去練習,去做功課,去悟道,去成長。無論你修習哪種法門,這種內在的狀態都是類似的。
不用抱怨環境,不用指責他人,更不要苛責自己。這些都是宇宙賦予你的豐富修行資糧,無時不刻供你隨意取用。但你有覺知有耐心有悟性有膽量去咀嚼消化吸收嗎?無論怎樣你都必須學會親自咀嚼親自消化親自吸收,這樣你才能在靈性成長方面徹底斷奶。
如果你在灵性上真的断了奶,你已经不需要执着于灵性大师和资料,带着一颗随时觉察和参悟的心走过生活,你自己就可以在生活中成爲大師!
有人願意看這樣的帖子
帶著你的“法眼”去生活,去讀取周遭世界裏愛的信息,去讀取大自然展現的高深哲理,去讀取他人作爲鏡子反射出的你的特質,去讀取你自己走過生活在內在産生的反應一波又一波。通過讀取到的這些訊息,去練習,去做功課,去悟道,去成長。無論你修習哪種法門,這種內在的狀態都是類似的。
著你的“法眼”去生活,去讀取周遭世界裏愛的信息,去讀取大自然展現的高深哲理,去讀取他人作爲鏡子反射出的你的特質,去讀取你自己走過生活在內在産生的反應一波又一波。通過讀取到的這些訊息,去練習,去做功課,去悟道,去成長。無論你修習哪種法門,這種內在的狀態都是類似的。
不用抱怨環境,不用指責他人,更不要苛責自己。這些都是宇宙賦予你的豐富修行資糧,無時不刻供你隨意取用。但你有覺知有耐心有悟性有膽量去咀嚼消化吸收嗎?無論怎樣你都必須學會親自咀嚼親自消化親自吸收,這樣你才能在靈性成長方面徹底斷奶。
不用抱怨環境,不用指責他人,更不要苛責自己。 人生,有三個斷奶期。生理、心理和靈性的。
成爲大師是很難做到的吧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