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薦]冬季養生:女人冬天如何才不怕冷呢?
在同一气温下,女人实际感受到的温度要比男人感受到的低一些。建议从秋季开始就多到室外运动和进行饮食调节。
1.積極進行耐寒鍛煉:打太極拳。就是讓全身各個部位運動起來,促進血液循環。如果只是手涼,打太極拳時上肢和手的活動圈要稍大一點;只是腳涼,打太極拳時架勢要放低一點,這樣可使下肢和腳使力稍大,讓血往下行,打拳時要注意配合呼吸。
自我按摩。按摩的部位有:心俞穴(左右肩胛骨中間的脊梁骨和大筋的部位),按揉36次,左轉18次,右轉18次,這個部位自己夠不著可請別人幫助。腎俞穴(即兩邊“腰眼”),兩側各按揉36次,每一側都是左轉18次,右轉18次。按揉氣沖穴(大腿根內側),在穴位的下邊,有根跳動的動脈,先揉氣沖穴,然後按揉跳動的動脈處,一松一按,交替進行,一直揉到腿腳有熱氣下流的感覺爲止。此法俗稱“放血法”,對促進腿部血液循環很有好處。
揉搓湧泉穴以感覺到熱爲限度,再揉搓腳趾特別是大腳趾頭第二節的幾根毫毛的地方叫“三毛穴”,要多揉搓然後稍用力捏3~5下。
2.多吃黑色食品:傳統養生十分注意“天時”,黑色食品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棗、黑菇、黑桑椹、魔芋、烏骨雞、烏賊魚、甲魚、海帶、紫菜等之所以適應在冬天食用,是由天、地、人之間的關系所決定的。古人認爲冬天寒冷與水的特性相似,在與人體五髒配屬中內合于腎,在與自然界五色配屬中,則歸于黑。由此可知,腎與冬相應,黑色入腎。
祖國醫學認爲腎主藏精,腎中精氣爲生命之源,是人體各種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人體生長發育、衰老以及免疫力、抗病力的強弱與腎中精氣盛衰密切相關。“腎者主蟄,封藏之木”,冬天補腎最合時宜。
現代研究表明,食品的顔色與營養的關系極爲密切,食品隨著客觀存在本身的天然色素由淺變深,且營養含量愈爲豐富。食用黑色食品,能夠益腎強腎,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在冬天進食更具特效。與羊肉、狗肉等一類溫腎壯陽食品不同的是黑色食品不僅營養豐富,爲諸多食物之冠,而且大多性味平和,補而不膩,食而不燥,對腎氣漸衰、體弱怕冷者尤其有益
呵护双脚 健康一冬
专家提示:每天换袜子,定期清洁鞋子;热水泡脚损伤皮肤,加速足部失水
隨著冬天的到來,腳不再暴露在公衆視線下,有些人因此忽視了對它們的保護。提醒大家:寒冬更要注意足部的保健。
醫生說:“冬天人們穿著厚襪子和鞋,非常容易出汗,也更容易感染真菌。”
足部的真菌感染可以通過外用藥來治療,也可以口服抗真菌類藥物。趾甲的真菌感染比較頑固,可以請醫生將感染的趾甲切除,但還要當心其複發。冬天腳上的皮膚碎屑和趾甲碎片容易留在襪子和鞋裏,人們經常洗腳和襪子,卻往往忽視鞋的滅菌。拉維克醫生建議,足部感染真菌的患者每周應至少用抗真菌噴霧劑將鞋子內部噴一次。
俗話說:“晨起皮包水,睡前水包皮,健康又長壽,百歲不稱奇”,皮包水是指晨起喝水,水包皮指的是睡前洗腳,晨起喝水和睡前洗腳是養生保健的良好辦法。
冬天氣候幹燥,足部的皮膚也容易龜裂
爲了預防這種情況,醫生建議,每天給腳“加濕”一到兩次:用溫水洗腳,水中可以加入嬰兒護膚霜或保濕霜。不要用太熱的水,它會損傷皮膚,加速足部失水。洗淨後用手拍幹,塗上保濕霜。腳跟和側面可以多抹一些,趾甲和腳趾間不要塗得太多,避免給真菌創造理想的生存環境。爲了去掉腳上的死皮,每周可以用浮石擦一次腳。
如果足部已經開始龜裂,你可以抹上凡士林油,睡覺前包上紗布再穿上襪子
龜裂的部位如果流血,則要塗上抗生素軟膏並貼上創可貼,以避免感染。
鞋子不合腳也會導致足部龜裂。醫生建議大家,買冬天穿的鞋時最好晚上去。因爲這時的腳有些浮腫,能幫你買到稍大一些的鞋;此外試鞋時還要確保腳後跟能伸進去一根食指。
爲了使雙足能夠在明年夏天“體面地出來見人”
醫生還提出了以下護足建議:
每天換襪子;
保持足部的清潔幹燥;穿100%全棉的襪子;
在襪子和鞋中使用足粉;
保護好暴露在寒冷中的腳;
不要用過熱的水泡腳;
不要在熱源附近(如火堆或加熱墊上)烤腳;
如果發現足部組織受損要立刻就醫
冬季養生:冬季裏圍圍脖子大有益處
冬季還是圍圍脖好。這是因爲:1、頸部保暖是預防感冒和頸肩部疾病的重要措施。頸部是人體的“要塞”。研究證明,因受冷患感冒、咽喉炎時,除鼻咽黏膜發生局部小血管炎症,使血管運動功能紊亂、血流淤滯外,還會引起頸後部、肩上區、肩胛區疼痛。慢性階段還産生組織的纖維改變,局部的循環更加閉塞,出現頭痛、頭暈、反複落枕和頸椎病等。2、頸部保暖是消除腦疲勞、促進補充腦組織代謝消耗的必要條件。頸部受寒冷刺激,會使頭頸部血管繼續收縮。這種刺激長期反複,對高血壓病、心血管病、失眠症的形成都有一定影響。
冬天調理情志應該注意什麽?
人們對“冬不藏精,春必病溫”句話並不陌生。即在冬天要注意保護好“腎”,不使“腎虧”,否則到春天因“腎虧”而對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容易生病。
腎在腹腔腰部,位天脊柱兩側,左右各一,故稱“腰爲腎之府”。腎中有腎陰和腎陽,也稱元陰和元陽。腎陰爲人體生長發育的基本物質,腎陽則是人體活動的基本動力。腎陰是腎陽的物質基礎,腎陽是腎陰的功能表現,二者是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對人體有極爲重要的作用。
肾是贮藏精气的主要脏器,肾为“先天之本”肾又是人体水液代谢的重要器官,维持人体水液代谢平衡,肾的气化功能是它的基本动力;精能生髓,髓渗润天骨腔之内以充骼,故肾离骨生髓,能坚牙而华发。肾开窍于耳是主司听觉的器官,耳的听觉依赖精气的滋,肾主藏精,所以耳属于肾。二阴指前,后阴,前阴为**及外生殖器,后阴即肛门。肾的气化作用不能蒸化时小便不利,肾气不能固摄时则小便失禁。肾与膀胱相为表里。膀胱位天下腹部,是贮存和排泄尿液的脏器。尿液要通过表里,膀胱位天下腹部,是贮 存和排泄尿液的脏器。尿液要通过肾的气化作用才能排出,肾气失常往往表现小便不利或失禁,若肾有湿热,影响膀胱而的生小便短赤涩痛等症,这说明膀胱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均与肾紧密联系。
人們常說的七情五志中的“恐”,就是懼怕的意思,是一種精神上極度緊張所引起的顯現這種現象,大都由于腎氣虧虛或血虛心力不足而産生的。另一方面,也有因恐懼過度而傷及腎氣的,這是因爲腎是藏志之髒,恐懼過度必傷及腎氣。
综上所述,冬天调理情志应从“肾”着手,其他还涉及三焦、脑、胞、命门等。《素问·四气调之间 大论》中斩“冬三月”里有具体而简明的论述。
冬三月,是万物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水结冰,地冻裂。这时人们不要扰动阳气,应该早卧晚起,最好等到太阳出来,日光显露时起床。而且还应该避寒就温,不要让皮肤开泄出汗。但也不要过分受热 ,使阳气藏而不泄。这就是适应冬天苦恼的方式方法。
《素問·金匮真言論》中說:北風生于冬季,病變常發生在腎經而表現于腰股。冬季生病多在四肢,多爲症。故冬天只要善于保養陽氣,不擾致力筋肌,春天就不會發生鼽衄之疾,出不會得對面項部的病……精在人身,如同樹木的本,所以冬季善于保養精氣,春天就不易生溫病。
冬季養生:冬季吃熱食品有講究
多吃御寒食品 增摄产热食品
寒冷對人體的影響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影響機體激素調節,促進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的代謝分解加快,尤其是脂肪代謝分解加快;其次是影響機體的消化系統,使人提高食欲並消化吸收也較好;第三是影響機體的泌尿系統,排尿相應增多使鈣、鉀、鈉等礦物質流失也增多。因此,這些變化都需要相應的營養素進行合理調節,以防機體在冬天環境中出現上述一些生理變化,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要求:
(1)增加禦寒食物的攝入
在寒冷的冬季,往往使人覺得因寒冷而不適,而且有些人由于體內陽氣虛弱而特別怕冷。因此,在冬季要適當用具有禦寒功效的食物進行溫補和調養,以起到溫養全身組織、增強體質、促進新陳代謝、提高防寒能力、維持機體組織功能活動、抗拒外邪、減少疾病的發生。祖國醫學認爲,在冬季應吃性溫熱禦寒並補益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甲魚、麻雀、蝦、鴿、鹌鹑、海參、枸杞、韭菜、胡桃、糯米等。
(2)增加産熱食物的攝入
由于冬季氣候寒冷,機體每天爲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消耗能量相應增多,因而要增加産熱營養素的攝入量。産熱營養素主要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因而要多吃富含這三大營養素的食物,尤其是要相對增加脂肪的攝入量,如在吃葷菜時注重肥肉的攝入量,在炒菜時多放些烹調油等。
(3)補充必要的蛋氨酸
蛋氨酸可通過轉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適應耐寒所必需的甲基。寒冷的氣候使人體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多,脂肪代謝加快,而合成肌酸及脂酸、磷脂在線粒體內氧化釋放出的熱量都需要甲基,因此,在冬季應多攝取含蛋氨酸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籽、乳制品、酵母、葉類蔬菜等。
(4)多吃富含維生素類食物
由于寒冷氣候使人體氧化産熱加強,機體維生素代謝也發生明顯變化。如增加攝入維生素A,以增強人體的耐寒能力。增加對維生素C的攝入量,以提高人體對寒冷的適應能力,並對血管具有良好的保護作用。維生素A主要來自動物肝髒、胡蘿蔔、深綠色蔬菜等食物,維生素C主要來自新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
(5)適量補充礦物質
人怕冷與機體攝入礦物質量也有一定關系。如鈣在人體內含量的多少,可直接影響人體的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縮性和興奮性,補充鈣可提高機體的禦寒能力。含鈣豐富的食物有牛奶、豆制品、海帶等。食鹽對人體禦寒也很重要,它可使人體産熱功能增強,因而在冬季調味以重味辛熱爲主,但也不能過鹹,每日攝鹽量最多不超過6克爲宜。
(6)注重熱食
爲使人體適應外界寒冷環境,應以熱飯熱菜用餐並趁熱而食,以攝入更多的能量禦寒。在餐桌上不妨多安排些熱菜湯,這樣既可增進食欲,又可消除寒冷感。
進入冬季了,是該好好的保養一翻了。 我喜歡這個 以下是引用红蜉蝣在2007-12-6 2:33:53的发言:
主要就是多運動
大實話~~~ 冬天就要到了,這些對我們很有幫助啊!建議女士們都試試! 有男人的肩膀懷抱才不怕冷 春季養生如何養呢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