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揀盡寒枝不肯棲
揀盡寒枝不肯棲
把不滿表達成上進,把委屈升華爲不屈,把失意改寫成冷峻。從一時的壓抑中醞釀出一生的執著,從一時的失意中迸發出一生的激情!!!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拿出你的激情,去奮鬥~~ 以下是引用清風明月在2008-4-24 16:01:50的发言: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以下是引用清風明月在2008-4-24 16:01:50的发言:
缺月挂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缥缈孤鴻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蘇東坡的嗎?? 樓主說的極好!! 以下是引用非主流在2008-4-24 16:07:48的发言:
蘇東坡的嗎??
這是蘇東坡的一首名詞《蔔算子》 以下是引用清風明月在2008-4-25 10:15:11的发言:
這是蘇東坡的一首名詞《蔔算子》
原來我說對了。
這是蘇轼的一首名詞《蔔算子》。現在通行的各個版本的詞選中都有一個小序:“黃州定惠院寓居作。”據史料記載,此詞爲神宗元豐六年(1083)作于黃州,定惠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崗縣東南,蘇轼另有《遊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此詞爲蘇轼被貶黃州時所作。
此词很受后人推崇,如《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但是,正因为此词的仙骨气质,历来争议很大。有一种说法最为有趣,现整理下来,以滋各位同道。
據《宋六十名家詞.東坡詞》載,此詞還有一序,講的是一個美麗而淒涼的故事。如下:
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闻坡至,甚喜。每夜闻坡讽咏,则徘徊窗下,坡觉而推窗,则其女逾墙而去。坡从而物色之曰:“当呼王郎,与之子为姻。未几,而坡过海,女遂卒,葬于沙滩侧。坡回惠,为赋此词。
這段小序和蘇轼的詞一樣寫的仙氣飄渺。
前半段写的虚幻迷离,要不是前面有段引言:“惠州有温都监女,颇有色。年十六,不肯嫁人。”,颇有点遇仙的感觉。
苏轼寓居定惠院,每到他深夜吟诗时,总有一位美女在窗外徘徊。当推窗寻找时,她却已经翻墙而去。此情此景岂非正是苏轼词上阕所写:“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由此说来,句中的幽人该是指那位神秘美丽的女子,上阕则是记录此事了。
当时苏轼六十几岁,张先七十还纳妾,六十岁也不算什么的。我很愤慨他为什么不纳那个女子为妾,却物色王郎之子与她为姻,最终使她郁郁而亡。
这个女子好象是为苏轼而存在,在苏轼离开惠州后,女子就死去了,遗体埋葬在沙洲之畔。当苏轼回到惠州,只见黄土一堆,个中幽愤之情可想而知。于是,就赋了这篇著名的《卜算子》。由此可见,此首词的下阕是为了纪念那女子而写:“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这篇序言,短短的数十个字,就婉娩道出了一个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真是精彩绝伦,令人拍案叫绝。 寂寞沙洲冷。 幸福,好好看一下這個.下半年考試要考的. 好好看看! 樓主寫得很好啊,我很喜歡 寂寞沙洲冷 看這題目樓主也太挑剔了! 樓主好爽朗啊呵呵 從一時的壓抑中醞釀出一生的執著,從一時的失意中迸發出一生的激情!!!
揀盡寒枝不肯棲
把不滿表達成上進,把委屈升華爲不屈,把失意改寫成冷峻。從一時的壓抑中醞釀出一生的執著,從一時的失意中迸發出一生的激情!!!
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侍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