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戰爭一打就是五年,雙方都是精疲力竭,和談開始。範仲淹、韓琦等人被調回京師開封,擔任兩府宰執。同時任命歐陽修、余靖、富弼等爲谏官。 此時的大宋除了戰爭,還有農民起義、黃河決口、幹旱等自然災害,國家入不敷出,百姓嗷嗷待哺,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到了非改革不足以生存的地步。 宋仁宗很著急,必須改革了。慶曆三年,公元的1043年,宋仁宗把晏殊、範仲淹、韓琦等兩府大臣及執雜禦使等高官,召到皇宮,帶到天章閣是收藏曆史文集,追憶列祖列宗的宮殿。 仁宗領著,先參拜列祖列宗,然後“召對賜座,給筆劄使疏于前”。這些人都是那個時代漢族的精英,受儒家文化浸淫,早有治國平天下的情懷。聽到仁宗的要求,個個心潮澎湃,紛紛上疏提出自己治國理政的方略,開始了曆史上有名的慶曆新政。 範仲淹向仁宗上《答手诏條陳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僥幸、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等10項以整頓吏治爲中心的改革主張十條改革措施。 對十條措施,宋仁宗十分滿意,迅速下發在全國開始推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