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激情电影

    1. <form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form>
      <address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nobr></address>

      思童論壇

       找回密碼
       注冊賬戶
      搜索
      查看: 1173|回複: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到底是誰的錯[任志強]

      [複制鏈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5-29 01:33:43 | 只看該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覽 |閱讀模式
      默认分类 2010-05-24 18:45:00 阅读14531 评论155 字号:大中小
          从小听侯宝林大师说相声,其中有一个段子是:部队行军从前向后传口令,前面传的是“拉大距离”,到后面就变成了“拉条大驴”,至今仍印象深刻!

      幾十年的軍旅生活中特別強調的是命令不能失真,半點馬虎不得,否則就會失去許多的生命。尤其是在司令部當參謀時,全國所有的文書都知道“出發報告與宿  報告”中不得有半點差錯,不然一定會受到嚴厲的批評。

      和平年代的部隊無法用實戰中的敵情判斷信息失誤的損失,但卻可以判斷出實力、彈藥、時間上的差錯可能帶來的損失與影響,也因此養成了一絲不苟的認真精神,至今仍是習慣。

      4月中國十條出台時我正在美國,許多電話、短信都在追問我對國十條的意見,但我堅決不回複,因爲我還沒看到全文,只憑短信中的“斷章取義”是無法發表意見的。直到回國後看到了全文,才在博客裏寫了《這只是開始》的萬言長論,正在于我怕出現“拉條大驢”的現象。

      媒體常常忽悠我對媒體的批評,但媒體的“斷章取義”已成爲了一種固有的特征。似乎不“斷章取義”就無法吸引眼球、無法拉到廣告收入,于是一種逆向的激勵機制讓媒體在以“斷章取義”爲榮、以“混淆視聽”爲己任。爲謀廣告收益而忘卻了媒體的責任,惡搞已流行並成爲媒體替換花邊新聞的另外一種做法了。

      僅以今年爲例,銀監會、發改委、稅務總局紛紛出面辟謠事件均有發生,而誇大、放大、故意引發事端的報道仍然不斷。何爲媒體的“斷章取義”、何爲誇大與放大呢?

      一、穿靴戴帽炒名頭。

      將國土部某研究機構的發言變成國土部的發言;將建設部研究中心的發言稱爲是住建部的官員的發言;將發改委謀下屬機構的人員變成發改委的發言;將中國社科院某所的研究報告或某人的發言均冠以社科院的招牌,讓許多本只是代表個人或局部研究成果或意見的聲音被擴大、誇大與放大成爲政府官方的言論。如此次某媒體爆出的“房地産稅三年內難出台”的消息,則不過是某個所助理的采訪,卻變成了好似發改委的官方意見。

      二、掐頭去尾炒雷言。

      將某一句完整的上下關聯的話掐去語境和前提、去掉後面的論點和最終的結論,于是就成了一句與原意完全不同的雷人語言。如各網站博客的標題大多不是原文的標題和意思,而是網站爲了吸引眼球而自編自導自演的一幕,媒體大多的標題也常常采用類似的手段,黑體字編個大標題就給人們的印象是這是某某的雷人語言等等。

      三、捏造事實炒概念。

      電視媒體常有選擇的用局部的畫面和自己的理解來炒一些概念,用非白即黑的問答讓人們做出並非本意的選擇。如問:“房價是否會下跌?”同意爲跌、反對爲漲。但反對跌爲什麽不能使不跌不漲或有跌有漲呢?更有“指鹿爲馬”和“黑白顛倒”的現象,如萬科的銷售總監明明話外音爲“初期開盤獎勵性折讓”被主持人說成了是打折銷售、帶動降價。

      媒體似乎並不想讓民衆了解事實的真相,而只想按媒體自身的想法引導市場中的輿論導向,國十條明明在強調要加強對媒體的管理,但從沒有一家媒體認爲國十條也在調控媒體的正確導向,更不想讓民衆知道國十條明確的對媒體不正當的宣傳與危害所提出的批評。

      媒體也同樣有著各種各樣的政策博弈與手段,畢竟他們控制著話語權,加上網絡與短信的傳播,可以讓媒體中的謠言迅速的在整個社會中廣泛的傳播,盡管許多機構對謠言進行了澄清,但有趣的是,短信對謠言會毫不保留的迅速傳播但對澄清謠言的更正卻常常懶得再發一條免費的信息了。于是大多數人都會從短信中了解了謠言卻無法從短信中了解到整個謠言已被有關部門正式的澄清了。

      讓媒體能瘋狂的攪亂市場的正是政府發言人的缺乏,當市場無法從正規的機構發言人的渠道了解信息時,信息的饑渴症就讓媒體挖空了心思的四處尋找相關機構的下屬人員拉起正式機構的大旗,將不管是否有權或被授權能代表官方發言人的各類語言化妝打扮成正式渠道的消息,在整個社會中傳播,有的還要挂上個獨家的權威性和唯一性。

      有些政府的發言也讓社會失望,如銀監會剛剛澄清了媒體的誤導,正式的文件中就出現了被澄清的謠言變成了事實;如某地對地震的謠言進行了澄清後地震就發生了;如財政部官員剛剛澄清不加稅,加稅的文件就下發了,引發了股市的暴跌等等……

      于是民衆就在媒體的忽悠與政府的忽悠之間左右搖擺,股市在猜測中暴跌、樓市在猜測中觀望,所有人都在調控政策出台後等第二只靴子落地。但閑不住的腳上穿了不知道多少只靴子,也不知會落下幾只靴子。而這種現象在中國曆年的調控中已不是第一次了,也絕不是只有最後一次了。

      問題出在政策制定的不透明上,奧巴馬的醫改政策要先向國會說明。問題還出在政策出台之前的博弈,奧巴馬的醫改政策要先在兩會上辯論,于是政策的博弈在前,這讓政策出台後成爲一個有預期的長期問題,起到穩定的作用。而如果政策博弈在後,則讓政策出台之後仍無法預測今後,只能猜測和觀望等待下一只靴子。正因爲政策的博弈在後,市場中出現變化或與政策的出發點及預期不相符合時,必然會再出新的政策、産生新的博弈,于是股市與樓市就在不確定的消息中飄來飄去。

      當征收房産稅的消息被媒體不斷的放大時,股市應聲而落。當“三年不征房産稅”的說法被媒體傳播時,股市暴漲,而這個“三年不征房産稅”的消息是否代表了官方的意見已不再重要了。

      媒體從來不對股市的漲落負責,自然也不會對股民的損失負責。官方的發言人不能及時的出面更正或正面回答媒體與社會中傳播的不當消息,同樣也不會股市與樓市負責。最終的損失只能由投資人自行承擔了。

      本來市場就存在著風險與不確定性,而這種媒體與非官方消息的忽悠就讓市場不但不確定性增加了,還讓經濟規律失靈、讓按經濟規律辦事的投資者慘敗、讓不按經濟規律辦事的投機者大獲全勝。久而久之,市場經濟的規則被扭曲了,穩定長期的投資行爲變成了隨波逐流的投機行爲,必將導致資本市場的被破壞和經濟增長的可靠性被破壞。市場與經濟的發展就只能靠閑不住的手不停的調來調去了。

      可怕的正在于有著強大力量的媒體與政府政策之間的博弈,讓國民在不斷變化的信息中不知真假,無法判斷事實的真相,只好成爲砧上的魚任人宰割了,而被宰割的恰恰是中國持有選票的廣大民衆。

      如果政策既不能讓民衆在樓市中發財,又不能在股市中發財,同時國家又未能及時的調整國民收入中的收入分配關系讓民衆的收入比重有較大的提高,那麽又如何改善民衆的生活條件和擴大消費呢?

      我無法判斷最終是誰的錯,但我知道如果民衆不能通過政策對市場的調控獲得最大收益,就一定是有錯的。
      2#
      发表于 2010-5-29 02:01:40 | 只看該作者
      都没有错 错的是不应该这个时候你还没有买房
      3#
      发表于 2010-5-29 02:03:27 | 只看該作者
      没有买房也不是你的错 错的是你手里根本就 没有买房的钱
      4#
      发表于 2010-5-29 02:04:57 | 只看該作者
      没有买房的钱也不是你的错 错的是你你现在更本就不知道如何有钱
      5#
      发表于 2010-5-29 02:05:35 | 只看該作者
      生不逢時呀
      6#
      发表于 2010-5-29 07:17:06 | 只看該作者
      錯的是沒有出生在名門豪宅。
      7#
      发表于 2010-6-4 06:46:30 | 只看該作者
      错在自己没有 足够的钱

      QQ|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思童網

      GMT+8, 2025-9-11 03:17 , Processed in 1.078463 second(s), 17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4009328號-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複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HoME开心激情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