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激情电影

    1. <form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form>
      <address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 id=REURtuYJD></nobr></nobr></address>

      思童論壇

       找回密碼
       注冊賬戶
      搜索
      查看: 1844|回複: 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轉帖]對你的小孩放心——對你自己放心

      [複制鏈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5-10 01:45:38 | 只看該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覽 |閱讀模式




      每個人只能活在一個念頭上,而且是一個念頭一個念頭的活。你的小孩是一個不聽話的小孩,真是這樣嗎?他也許就在此刻沒有聽你的(他只是相信了他此刻自己頭腦裏的想法),你確定他下一刻也不聽你的嗎?他有沒有過聽你話的時候?你的小孩是一個不聽話的小孩——真是如此嗎?不要下一個一貫的結論,沒有人一直是什麽樣的。他們都一刻一個變化。當這個念頭來臨時,他們那麽反應;當另一個念頭來臨時,他們又那樣反應;誰是一條僵死不變的河?小孩的變化才大呢。你家的小孩是你認爲的那樣嗎?他真的頑皮、搗蛋、不愛學習、道德有問題的小孩?你確定嗎?

      不要活在一個線性裏,不要輕意給你的孩子下結論、扣帽子、貼標簽,每個小孩都是好小孩。如果他們不好,不是他們本身有問題,是你自己的“認爲”有問題,你考察過自己的“認爲”嗎?他是不是就是對的?不從你的角度或價值觀出發呢?在上帝的眼裏哪只老虎、哪只羊、哪頭豬或哪個人是壞的或不好的呢?統統美麗,沒有問題。你認爲你的小孩不好,那是你的“認爲”,並不是他的真實存在本身不好。活在當下,一個時刻一個時刻的看待問題。這一刻的小孩不是下一刻的小孩。你的小孩永遠是一條鮮活、生活、流暢的河,不要太“人工”改造它,每條河會找到自己的路,河水不會走錯路。所以,對你的小孩放心——對你自己放心。

      活著的參考標准是自己而不是別人

      每一個人,無論大人、小孩,你活著的參考標准是誰?……你自己。不要看東家的大人如何生活,我也要如何生活;不要看西家的小孩如何做的,也讓你的小孩如何做。不要陷入自身以外的比較——那是在進入頭腦的陷阱。你過的誰的日子?——你自己的;你在爲誰而生活?——你自己。你幹嘛參考別人呢?

      根據自身的需要去“創造”你的生活條件,根據你小孩自身的需要“創造”去創造他的學習條件,不要把一個人放在一群人中間比較,每個人都是“獨立”,他只適合他自己的情況。教導給孩子活著的標准是自己而不是他人,這讓他以後的生活會更自由,但不用擔心他以後會不適應社會或人群,你確定一個持有“活著的標准是自己而不是別人”信念的人,他就不能適應社會或人群?所有的情況下,你的“擔心”都是多余。事情該是咋樣就咋樣,它和你內心的擔心和恐懼沒關。老天不會參考你的恐懼來調整它自己的行爲。

      沒有恐懼的生活和充滿恐懼的生活,生活本身會怎樣?不會有什麽不同——不同的部分是“恐懼”。地球不用參照月亮來調整它自己的轉速,森林裏的一只羊也不用參考另一個羊的標准來生活,它們都各自“生活”的很好,你爲什麽要參考別人呢?從今天開始,讓你的生活參考標准是你自己,你小孩教育的問題參考標准是他自己——不是別的小孩。每個人以他自己內在真實感受爲標准,看看生活是不是變得簡單多了?


      不要那麽重視“教育”

      人們“重視”教育的根源是“恐懼”,是對未來的擔心,是整個社會人心沒有和不能活在當下的顯示。你爲什麽那麽重視你自家小孩的教育?明日生活的美好,是基于對明日生活的恐懼才能達成的嗎?沒有恐懼生活就不會變得更好?顯然這是荒謬的。生命存在的真相,它沒有明天。它只有此刻和此地。“爲了明天而努力”這個口號給人帶來什麽?壓力還是甯靜?壓力真的能夠帶來有效的動力嗎?如果你沒有壓力的、甯靜的做事與你充滿擔心恐懼的做事,哪一個效率更好?顯然,沒有壓力的做事事實上效率更好。把“爲了明天而努力”的這種基于恐懼而工作的信念口號換成“讓生命在當下開花”吧?時刻告訴自己“讓生命在當下開花”,感覺一下和“爲了明天而努力”有什麽不同?

      在教育孩子之中,把“未來”和“過去”忘記,教導“生命在當下開花”。給孩子們傳達一些更有價值的信息:生命——不要基本恐懼而行動,要基于愛而作爲。不要過分強調曆史、民族意識、仇恨等等……教導他們愛、自然、大同、喜悅和認識生命。“教育”是屬于頭腦的,只有頭腦才想到去教育,因爲頭腦會希望明天如何如何;心不需要教育,因爲心就活當下每時每刻。不要過分強調教育,讓教育自然進行。一個家長沒有強調的教育意識,未必你的小孩就是一個不成器的小孩。教育訓練了你的右手,它會使你的左手弱勢下來;你試圖訓練他的雙手,那會把小孩累死。如何進行教育?放松,自然,讓“教育”自動自發。不要有那麽多的刻意和努力,那樣並不能使事情變得比不想自然時好哪去。做一件事最好的效率,不是在恐懼或興奮時,綜合評價來說,是在自然狀態時。注意凡事要自然,不要刻意。因爲自然就是天之道也。

      別太把學習當回事兒

      你把你小孩的學習成績當回事嗎?你爲什麽對你小孩的成績當回事兒?多數情況下,你是真的爲他嗎?……你爲你自己,你害你小孩成績不好你丟臉,你想你小孩成績好了你感到榮耀,你想你小孩成績好了將來有好工作、找好對象、有好收入——他們生活的快樂——“你”放心。一切都是爲了你。

      你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吗?这不是一个对或错的问题。问题应该考察一下,当你太把自己小孩的学习当成一回事时,这给你带来了什么?给他带来了什么?他推助了事情往你想象的方面发展了吗?觉知你的行为是基于什么而进行的。学习应该是孩子的娱乐,而不是他的工作。不要把问题搞反了。別太把學習當回事兒,用心在任何时刻的“此时此刻”,生命何处不学习?何种不是学习?不要狭隘地以为只学习书本上的死知识或某种技能才叫学习。放开你的判断和边量,在更大的时空角度中考察一件事。


      你確定你的小孩以後會被社會所淘汰?

      我們對待自己的小孩教育那麽重視的原因,是因爲我們我們擔心如果我們小孩現在的教育趕不上別的小孩時,他們會被社會所淘汰,你確定真是那樣嗎?社會從沒淘汰過任何人,只不過在不停地改變著他們知見和判斷。我們整個人生生命的問題決不在外部,在內部。並不是現代教育出了問題,是人心出了問題。教育的問題也是人心問題的反應。所以改造教育的重點還在人心而不是教育本身。

      不管整個社會教育狀況如何,你可以直接影響你的小孩。你對生命的一切的認知、態度、方式在直接影響你的小孩。如何老子有一個小孩,他會如何教育他?不用教育,他會成爲另一個老子。他會變成下一個智者。或許他的兒子可能還是農夫,但他在農夫裏面是最自由快樂的農夫。如果你是一個內在有很多知見、障礙或麻煩的,你在直接教導給他這些呢;如果你自然、達觀或效法天地之道,那麽你的小孩和你保持一致。在你到達自己生命的圓滿之前,教育他人是一種深入的內觀,那成長的不是他而你。你注意到過這沒?


      越恐懼你越想掌控

      如果你越恐懼,你就越想掌控什麽。掌控讓你獲得短暫的、虛幻的安全感。如果你是一個內在充滿恐懼的家長,在家庭教育領域,很可能,你的小孩和他的教育問題就會成爲你試圖掌控的工具。通過管理小孩和他學習的好壞,你讓自己不安的心暫時放松和安甯下來。爲什麽有的家長如此關心自己的小孩和其教育嗎?在那關心之中他們獲得什麽?顯然,在那操心之中他們暫時忘了自己、忘了恐懼——他們“安全”了。在恐懼之中沒有愛存在的余地,恐懼導致潛藏的暴力,如果你基于恐懼去教育和關心你的小孩,你就在無意識之中向你的小孩施暴,你透過“教育”在向他施暴。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教育”不是純粹的,它成了你釋放恐懼、控制別人和獲得自我安全的私人性目的手段。來觀察你在小孩教育中的模式,看看你是出于恐懼教育你的小孩,還是出于純粹的愛教育你的小孩?做一個完全無懼的家長吧,不要試圖控制或掌控你小孩的命運,你不是上帝。那樣做不但使你自己受苦,同時你的小孩也不好受。因爲恐懼和掌控,你創造了兩個人不好過的日子。從“從恐懼出發、以教育爲手段、以小孩爲對象”的家庭恐懼教育模式中走出來吧,覺察你自己的心——不要教導你的小孩恐懼,教導他愛和放松。

      愛——使你放松在處處

      如果你正在害怕,你一定在幻象之中;如果你內心禁不住要去湧淌愛,你一定處在本性上。恐懼使人緊張,愛使人放松處處、處處放松。如果你是一位內在湧淌愛的家長,那麽你的小孩有福了,愛就像潺潺流水湧進良田青苗一樣湧進你小孩的心。在一個愛中——沒有教條,沒有壓抑,沒恐懼和掌控氛圍中成長的小孩,他自身將變得智慧柔軟。我們教育小孩不能出于恐懼僅給他知識、技能、方法和競爭意識,這樣會把他變成一位戰士。成爲一名生命的戰士是苦的,想想這樣他一生將有多少次戰役和戰鬥需要他打?教育我們的小孩冷靜、柔和和愛,教育他們智慧的看待事物的方式,這樣能使他們長大避免戰鬥。培育他們成爲一個佛陀、一個老子,而不是一個希特勒、斯大林或一個毛澤東。生命不需要戰爭,任何戰爭都不是必須的。教育我們的小孩不要用戰鬥的方法取得勝利,讓他們找到不戰而勝的智慧。愛創造祥和的世界,讓我們把愛帶入家庭、教育和小孩的心中。

      做任何事都有兩種情況

      在世间,做任何事都有兩種情況:一是带着充满压力的去做,一是宁静放松的去做。在日常中,你是如何教导你的小孩去做事的呢?你在一件日常事中的表现,正是你小孩学习的机会。如果一贯是个匆忙、紧张,一点也不放松的家长,显然,你正在教导给你的小孩“充满”着压力做事;如果你一贯是个柔和、宁静,事情再多安宁、有条不紊地做事的人,那么你的小孩从中就会学到这些。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小孩将于无意识中模拟和复制你的思维和行动模式。面前有一千样事,你每次也只能做一件,那事很重要——你充满很大的压力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好,如果你太“要求”的话。那么,如何办呢?放松下来,让自己内心充满安祥安宁,一千件事其实都是一件事——因为一千件事只不过是一千个“一”嘛,所以,不管事情有多少,永远宁静优雅的工作在“一”,放松而没有任何紧张。如果你能这样日日做事,你的小孩最终会习得你的行为。不要出于目的,去掌控某种局面,而是要学习如何放松的去做,然后喜悦的接受任何局面。这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学习的,也是应该示现给我们小孩的。教给我们小孩做事,在每一件事上静心。

      那僅僅是事實

      如果你的小孩在外面被人打了,他會如何反應?——你從前被人打了是如何反應的?你的小孩將重現你的模式。在日常生活裏教導小孩如何應對突發事件?你自身在突發事件中的表現就在教導他們呢。如果你被人打了你會非常憤怒,無論出于何種原因或因爲啥,你會非常生氣或憤怒,你會找那人理論,你會去和他戰鬥或在心裏和他戰鬥;如果你那樣反應,你的小孩也會那樣反應?你有什麽你就會教導給他們什麽。我們通常都是那樣反應,而那樣反應給我們帶來什麽呢?當我們被人打了,身體是疼痛的,如果我們在心繼續憤怒或更加憤怒,那麽在身體的疼痛的基礎之上,我們又另加了一份苦。第一份身體上的疼痛是別人給我們的,那麽當我們憤怒、生氣、去和那人戰鬥或在心裏戰鬥,那麽我們將自己再創造另外一份痛苦。你覺得那樣非常合理嗎?爲在無明中出一口惡氣,你會讓自己繼續受傷?

      我們凡夫通常被人打了都是那樣反應。那麽,假如佛陀在路上走著走著,突然有一個**青年過來無緣也無故的把佛陀打了一頓——這是可能的,佛陀會如何反應?當佛陀還沒反應過來時,他已被打的鼻青臉腫、滿臉流血時,他會如何反應?佛陀會非常冷靜,在被打或打完之後,佛陀會一直處在覺知之中,他會非常甯靜。“被打”只是一個事實,佛陀不會對這個事實起反應,他不會想他應該被打或不應該被打,他不會去指責那個青年,但會只是做他該做的——他可能逃開,他可能報警,但他沒有慌亂或憤怒。被打是個事實上,佛陀不會在這件事實上,再創造額外的一些“故事”讓他自己的心再痛苦一次。事實僅僅是事實,佛陀不對事實起反應,他只是做他應該做的。如果在災難、事故或其它突發事件中,我們能像佛陀一樣反應于那些,我們的小孩該多麽受益啊?而那正是應該我們向佛陀學習的,並教導給我們的小孩的。不要把你的習氣反應給他們,把佛陀一樣的生活品質展示給我們的小孩。

      小孩不應該發脾氣嗎?

      當我們的小孩發脾氣時,通常我們家長的耐心度有限。當一個小孩發脾氣兩分鍾,如果我們的勸阻或制止他發脾氣的方法無效時,通常我們就要開始發脾氣了。甚至有時,小孩一發脾氣,于此同時,我們在外在或在心裏也跟著發脾氣了。小孩是無明的,而我們也是。當一個小孩發脾氣時,沒有覺知的家長,跟著小孩進入了情緒之中。然後是情緒反應于情緒,煩惱反應于煩惱,于是他們兩個共同制造了一個情緒旋渦、負性的場。家長和小孩都成了落水的青年,他們都正在情緒的海中溺水呢,他們都不會遊泳,看媽媽、小孩或爸爸都在情緒的海洋中掙紮呢。

      當小孩發脾氣時,某些時候我們有一個信念是“小孩不應該發脾氣”,因爲這個信念我們很生氣,我們自己發脾氣。“小孩不應該發脾氣”——真是這樣嗎?哪個社會裏規定小孩不能發脾氣只能大人發?如果當這個信念升起,如果你沒有覺知到它,你會抵抗這個信念。當你具備覺知,覺察到這個信念時……“小孩也應該發脾氣”——當你這樣認爲時,你一定不會再生氣了,很可能,你還會引導你的小氣發脾氣呢——幫助他讓他的情緒走掉。一個學會自我覺知的人,會拯救在場的人。至少,他不會再爲整個事件場再增加一份混亂了,他只會給予那一份甯靜和安定。當別人都是混亂,如果你是甯靜的,你的甯靜會成爲那混亂的中心——最後,那所有的混亂會靜止在你那甯靜之中。如果你是一個甯靜的人,你就是家庭和天下的福。

      發展頭腦和蓄養心

      一個人協調平衡的存在,既需要發展頭腦,也需要蓄養心。教育一個小孩,就是往這兩個方面用功夫。頭腦的食物——知識,心的食物——愛,我們要給一個靈魂這兩方面的食物,不能讓他們“偏食”。雖然我們強調不要偏食,但在教育的不同階段,重點會有所不同。如果一個人被說成一株樹,那麽心就是樹根,頭腦就是掩藏在樹冠中的花朵。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我們重點要灌溉樹根——給予他們愛和放松的自然環境;等到他們的根茁壯的時候,再把一些意識能量放在花朵上。事實上,只要灌注根,只要根好,一般情況,即使你不特意照顧花朵,它也會開的非常美好鮮豔。在整個生命之中,愛的教育應該覆蓋全程。蓄養心,然後讓頭腦自然發展,這就是兒童教育的重要一點。

      教給小孩甯靜、覺知和觀察念頭

      知識、技能、技巧、品德——在我看來都是頭腦的教育,甯靜、覺知和了解自我的心念是心的教育。頭腦的教育是生存教育,心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在我看來,一個人在其一生中,生命的教育更爲重要。因爲生存的教育也只不過是爲生命服務的。
      知識、技能、技巧、品德——屬于“術”的教育,甯靜、覺知和心念是“道”的教育。道是術根,術是道花,如果我們的重點在“道”上下功,那麽以道爲根的術自會發展出來。猶如日日辛勞澆灌樹根,其花必也茂盛鮮豔一樣。
      我看現代社會的教育,幾乎所有的只是在“頭腦”、“生存”、“術”上用功,沒有人在對“甯靜”、“覺知”和“心念”上教會一個小孩。“甯靜”意味著去見證生命的本來,“覺知”是那走向它的路,觀察和了解每個自我的“心念”——那是認識幻象世界的基礎,這一切顯得多麽重要啊。也許有人會擔心,如果一個小孩從小就知道生命是一場幻象,他會如何生活?他會感覺到活著沒趣或遊戲人生嗎?——當你這樣問時,我想問你的是“你能確定真是那樣嗎?”覺悟的情況是相反的,我們將更加真實美好的活在每一刻,活在一個只有歡樂沒有痛苦的世界裏。這才是真實的呢。
      教育我們的小孩甯靜、覺知和內察自己的心念吧?如果有一所這樣的學校存在,那是一所教導如何去往極樂世界的學校呢。那學校正處在極樂世界中,那教導正存在于你心中。開辟一種新型的教育——教導觀察心念、了解生命的真相和見證智慧,那將是人類生命的共福。期待那種教導生活而不是生存的學校存在
      2#
      发表于 2012-5-10 02:01:41 | 只看該作者
      我們能嗎?有誰能做到呢?
      3#
      发表于 2012-5-11 16:14:38 | 只看該作者
      嫉妒別人,仇視異己,就等于把生命交給別人。
               
              诽谤他人就像含血喷人,先污染了自己的嘴巴。
               
              轻信道听涂说,就像一只傻狗,别人随便扔了一块石头就急忙跑去捡。
               
      4#
      发表于 2012-5-14 22:23:45 | 只看該作者
      把你小孩的學習成績當回事嗎?你爲什麽對你小孩的成績當回事兒?多數情況下,你是真的爲他嗎?……你爲你自己,你害你小孩成績不好你丟臉,你想你小孩成績好了你感到榮耀,你想你小孩成績好了將來有好工作、找好對象、有好收入——他們生活的快樂——“你”放心。一切都是爲了你
      5#
      发表于 2012-5-15 17:37:00 | 只看該作者
      你把你小孩的學習成績當回事嗎?你爲什麽對你小孩的成績當回事兒?多數情況下,你是真的爲他嗎?……你爲你自己,你害你小孩成績不好你丟臉,你想你小孩成績好了你感到榮耀,你想你小孩成績好了將來有好工作、找好對象、有好收入——他們生活的快樂——“你”放心。一切都是爲了你。

      你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吗?这不是一个对或错的问题。问题应该考察一下,当你太把自己小孩的学习当成一回事时,这给你带来了什么?给他带来了什么?他推助了事情往你想象的方面发展了吗?觉知你的行为是基于什么而进行的。学习应该是孩子的娱乐,而不是他的工作。不要把问题搞反了。別太把學習當回事兒,用心在任何时刻的“此时此刻”,生命何处不学习?何种不是学习?不要狭隘地以为只学习书本上的死知识或某种技能才叫学习。放开你的判断和边量,在更大的时空角度中考察一件事。

      6#
      发表于 2012-5-25 22:47:53 | 只看該作者
      現代社會的教育,幾乎所有的只是在“頭腦”、“生存”、“術”上用功,沒有人在對“甯靜”、“覺知”和“心念”上教會一個小孩。“甯靜”意味著去見證生命的本來,“覺知”是那走向它的路,觀察和了解每個自我的“心念”——那是認識幻象世界的基礎,這一切顯得多麽重要啊。也許有人會擔心,如果一個小孩從小就知道生命是一場幻象,他會如何生活?他會感覺到活著沒趣或遊戲人生嗎?——當你這樣問時,我想問你的是“你能確定真是那樣嗎?”覺悟的情況是相反的,我們將更加真實美好的活在每一刻,活在一個只有歡樂沒有痛苦的世界裏。這才是真實的呢。
      7#
      发表于 2012-5-26 17:17:28 | 只看該作者
      從今天開始,讓你的生活參考標准是你自己,你小孩教育的問題參考標准是他自己——不是別的小孩。每個人以他自己內在真實感受爲標准,看看生活是不是變得簡單多了?
      8#
      发表于 2012-5-30 17:21:50 | 只看該作者
      如果你越恐懼,你就越想掌控什麽。掌控讓你獲得短暫的、虛幻的安全感。如果你是一個內在充滿恐懼的家長,在家庭教育領域,很可能,你的小孩和他的教育問題就會成爲你試圖掌控的工具。通過管理小孩和他學習的好壞,你讓自己不安的心暫時放松和安甯下來。爲什麽有的家長如此關心自己的小孩和其教育嗎?在那關心之中他們獲得什麽?顯然,在那操心之中他們暫時忘了自己、忘了恐懼——他們“安全”了。在恐懼之中沒有愛存在的余地,恐懼導致潛藏的暴力,如果你基于恐懼去教育和關心你的小孩,你就在無意識之中向你的小孩施暴,你透過“教育”在向他施暴。在這種情況下,你的“教育”不是純粹的,它成了你釋放恐懼、控制別人和獲得自我安全的私人性目的手段。來觀察你在小孩教育中的模式,看看你是出于恐懼教育你的小孩,還是出于純粹的愛教育你的小孩?做一個完全無懼的家長吧,不要試圖控制或掌控你小孩的命運,你不是上帝。那樣做不但使你自己受苦,同時你的小孩也不好受。因爲恐懼和掌控,你創造了兩個人不好過的日子。從“從恐懼出發、以教育爲手段、以小孩爲對象”的家庭恐懼教育模式中走出來吧,覺察你自己的心——不要教導你的小孩恐懼,教導他愛和放松。

      QQ|Archiver|手機版|小黑屋|思童網

      GMT+8, 2025-9-10 08:36 , Processed in 1.125180 second(s), 16 queries .

      Copyright © 2003- 思童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備14009328號-1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複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
      HoME开心激情电影